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於螢光顯微鏡之應用(上篇)
TFT-LCD, OLED, Micro-LED 設計差異
作者:謝嘉原
面板的色彩呈現都是由光的三原色(紅色、綠色、藍色)所組成,而傳統的TFT LCD面板,則是使用三種彩色濾片分布於整個面板,當光通過三種濾片時,所產生紅綠藍三種色彩混色光,達到彩色畫面 (圖一左側);而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 顧名思義,即是紅綠藍所採用的是有機發光體,其特性是受光激發會產生自發性螢光造成紅綠藍三原色光的混色光達到視覺上的全彩畫面,因此顏色較一般液晶螢幕來得更加鮮豔生動,且能夠使用薄膜材料面板,因此曲面和薄膜螢幕一般使用此技術 (圖一中央);而Micro LED則是直接採用紅綠藍三種LED電極發出光的三原色,達到視覺上的彩色畫面,當一個Micro LED化為一個畫素的狀況下,其亮度、畫質、反應速度都有更好的呈現,此為當前最新量產面板技術 (圖一右側)。
不過,下篇文章將主要探討OLED和非OLED使用螢光觀察上的差異性,其主要分別就是有機發光物質的自發性螢光,造成其螢光顯微鏡使用上必需有不同的方法進行顯微鏡拍照,才能夠取得最好、最適當的螢光樣品照片,敬請期待。

圖一:TFT LCD, OLED, 和Micro LED在設計上的差
傳統的TFT LCD是使用彩色螢光濾片組合一個畫素,平均分布於整個面板,可混和出各式各樣的顏色光,達到彩色的畫面呈現 (圖一左側),而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則是使用RGB有機發光層組成一個畫素,其特性經過光的激發會產生薄膜自發性螢光,其特性是色彩更為鮮艷,並可將螢幕設計為曲面或薄片般的螢幕 (圖一中央);而Micro LED則是目前最新技術,將整個畫素縮小到微米等級,一個畫素即是一個micro LED模組,其優點是在亮度、畫質、反應速度有很好的提升(圖一右側)。